埔头村介绍

2021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埔头村为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

埔头村位于尤溪河两岸,东岸是大埔自然村,西岸是三奎头自然村,东接石路村,北与梅仙镇毗邻,西与南紧靠城关,距城5公里。土地面积为7.87平方公里。

埔头村辖大埔和三奎头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29户,948人,其中劳动力320个。下设3个党小组,31名党员。有刘、肖、张、吴、陈、林、胡、柯、欧、唐、徐、康、郭、程14个姓氏。

建国前,大埔、三奎头均属于九都。1943年属梅仙区。1944年属城溪镇。1950年埔头村属尤溪县第一区。1951年土改时属东埔乡。1951年12月成立埔头乡。1953年属东埔乡。1954年恢复成立埔头乡。1958年“埔头乡”改制建队为“埔头大队”。1984年10月“埔头大队”改制建村为“埔头村”,村部设在大埔。

埔头村是省级第一批百村示范联系村、三明市新农村建设第一批示范村,树立了“工业带动型”新农村典型。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85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09万元,农林牧渔产值850万元;村财收入19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395元。

2003年,县委、县政府在埔头村建立省级工业园区,规划园区开发工业用地2200亩,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5.5亿元,安置就业11000多人。

经济实现两增收。通过盘活村集体楼盘、厂房、土地等资源,激活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潜力,实现村财稳步增收,从2003年的2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96万元,并还清集体债务80多万元,从一个负债村变成一个村财盈余村。在工业园区未落户之前,主要发展农业经济,2003年以来,受工业带动影响,种植业收入比重逐年减少,农民收入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由过去单纯的种植业收入转变为工资性收入、运输业收入、房屋租赁收入、经营收入及分红等,村民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村里把土地征用金全部转化成股金入股,失地村民每人每年可获1000多元分红,村民工资性收入达250万元,从事商店、饭店、运输及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收入达200万元。

社会事业三发展。一是教育事业新突破。工业发展,引起外来学生的日渐增多,2005年全校小学生达425人,2006年达720多人,原有校舍无法容纳。为解决外来打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新办2所幼儿园,筹集220万元,新建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的埔头小学,于2007年9月投入使用;实行困难学生救助制度,对特困户子女实行免费上学救助,基本解决了校舍紧张和上不起学的问题。二是卫生事业新发展。把村财收入的5%单列用于村民医疗保健,完善5所农村诊所,确保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小病不出村;投入9480元为本村948名农民落实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参合率达100%,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可统筹的目标。三是社会保障全覆盖。落实农民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对13人实行低保补助,并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为115位40岁以上的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对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发放60元生活费,确保村民生活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农村迎来三变化。一是农民生活质量变好了。认真按照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70多万元,完成主街道、巷道水泥硬化,主街道两侧人行道铺设瓷砖,完善村内排污管道和主街道路灯,建设人饮工程,开通闭路电视和电信宽带网,10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闭路电视和固定电话,与园区实现道路设施、污水管网和房屋布局的和谐对接。二是村容村貌变美了。投入50多万元,开展“三清六改”整治和“家园清洁行动”,完善房屋立面装修,开展乱搭盖整治,拆除房屋附属房,硬化房前屋后空地,人员集中区内道路安装果皮箱50对,新植绿化树360多棵,组建保洁队伍,成立环境卫生督导队,建立卫生保洁“四有”长效机制,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日转运”,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是村庄人气变旺了。暂住人口从原来的600多人增加到11000多人,街道两旁餐饮、超市、建材经营、服装、食杂等各类店铺就有110多个,村民们不出村就能购足基本生活所需,街道更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埔头村附近有朱子文化园、桂峰古村、侠天下旅游区、古溪星河景区、闽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枕头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尤溪金柑、尤溪绿茶、尤溪绿笋、尤溪红茶、尤溪茶籽油、素面等特产,有朱熹祭典、尤溪南芹小腔戏、泰宁梅林戏、永安大腔戏、朱熹祭典等民俗文化。

埔头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三明乡镇街道地图

三明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