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境内银花河得名。
银花镇位于山阳县东南部,东北与丹凤接壤,西南与山阳县中村镇、天桥乡毗邻,镇政府机关驻地银花街村,距山阳县城47公里。全镇共辖上店子、岬峪沟、五色沟、寺北沟、银花街、叶家湾、泉水湾、湘子店、梅子沟、孙家湾、商路河11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3362户14272人。镇域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50亩,人口密度163人/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温润山地气候,海拔一般在500—1000米,年均气温13.6℃—13.8℃,年均降水量671毫米—865毫米,无霜期202—224天,四季分明,农作物一年两熟。
银花镇地貌特征呈“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势。银花河贯穿全境,境内流长13公里,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银花河两岸,旱涝保收田近两千亩,是册子粮食主产区这一。境内有林面积8万亩,以盛产松、花粟等木材而闻名遐迩;群山密林里五味子、金银花、连翘、天麻、红花俯拾皆是;商芝、刺嫩芽等几十种山野菜唾手可得;猕猴桃、野刺梨、野山楂、山葡萄等十多种山野果随处可得。境内已探明的钒、铁、铅、锌、石棉、大理石、石灰石、金等各类矿藏14种,其中钒矿层厚5—10米,含量2%,储量120万吨以上。传统物产主要有核桃、板栗、油桐、柿子、龙须草、木耳、香姑等。
银花镇交通便利,银(花)照(川)、山(阳)郭(商南郭家村)公路交汇于银花河大桥,是山阳、丹凤、商南三县的交通枢纽,村组公路网络布局合理,晴雨通车公路85公里。通讯电力设施完备,以程控交换和光缆传输为主导的通讯网络深入千家万户,电话入户总数980门,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26门,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1200千伏安。
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业
银花镇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首要大事来抓。根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制定了“药业兴镇”发展规划,按照高标准、高规模、高质量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薯芋、二花为主的中药材主导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突破。到2003年6月,全镇累计药材发展面积8820亩,其中薯芋6000亩,二花2200亩,有性天麻栽培4950平方米,柴胡360亩,黄芪185亩,粮经比达到1:9,农民人均药材收入99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3%。
历史沿革:
明末属东九里。
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东十攒里。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二区,为银花村。
1949年2月,设银花乡,属中村区。
1956年2月,响梅乡并入。
1958年11月,改为生产管理区,属中村(火箭)公社。
1961年8月,更名银花公社。
1984年9月,复设乡。
1997年4月,乡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