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古名盘屿,以其西北部盘屿山(即今磐石西山)而名。
2021年12月,磐石镇被命名为2021年浙江省卫生乡镇。
磐石古称盘屿,城内有珍珠山,故又名珠城。位于乐清市西南部,南濒瓯江,与龙湾区灵昆岛隔江相望,史“东瓯名镇”之称。境域11.8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10年全镇工农业产值达工15.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2394元,耕地面积7652.5亩。现有常住人口17071人,外来人员约1.3万人。
磐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晚期,东瓯先居即在这里繁衍生息。唐贞元年间(785—805),温州刺史路应,加筑瓯江沿岸堤塘,磐石一带土地得以开发。而磐石的真正发展和闻名,却在明初的建卫。民国后期,日军侵入磐石;1949年5月,温州和平解放,国民党磐石乡政府解体;次年5月,置磐石镇人民政府;1961年改称磐石乡人民公社;1985年12月,改为建制镇。
磐石人文丰厚,南朝刘宋时期(423)永嘉郡守谢灵运驾海舟来盘屿行田,写下《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篇。唐文德元年(888),僧人肇法师在重石建重臻院(即真如寺),传播佛教文化。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赵构避金兵追击,泛海来温,随从徐州签判南山献,弃职留居于重石;继有南宋礼部尚书吴杜告老返乡后亦迁居这里。磐石地理优越,军事位置极为重要,历为温州江防门户。明洪武八年(1375)设卫,洪武二十(1387)建城,改盘屿为磐石,意取“坚如磐石”。炮台山与龙湾山矶头炮台遥相对峙,戚继光、郑成功曾屯兵磐石抗击日、法侵略。磐石港水深江阔、不淤不冻,海岸线长7公里,可泊万吨级轮船,孙中山《建国方略》将其列为三等港;迁徙的天鹅在这里安营,进化成贡品---磐石灰鹅。
磐石经济多元,以服装业为主的手工业经济、以造船业为主的沿江经济、以电子电器业为主的电器经济、以出国华侨为主的华侨经济都对磐石带来了繁荣和发展。1988年被定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0年名列《浙江省名镇志》;1997年被评为温州市小康乡镇;2004年被定名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2011年5月因区划调整并入北白象镇,改称磐石办事处,8月又设为磐石社区。当前,磐石社区正以社区化党建为抓手,以“五抓、五强”为载体,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下移工作重心,住社进网入格,提升服务质量,共建文明祥和、共融发展的和谐社区。
吴杜墓
吴杜墓位于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庵山山麓。占地1410平方米,圈椅式,分六坛。墓前原有圣旨门、墓道门,均毁。现墓为1978年重修。墓坛内有翁仲二尊、文官一尊、石马一只、石羊一对、石虎一对。其中翁
历史沿革:
民国20年(1931)置磐石镇。
1949年10月为磐石乡;1950年为磐石镇;1956年为磐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磐石管理区,属白象公社;1961年管理区撤销,成立磐石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设,改称磐石乡,属柳市区;1985年12月经省府批准改为建制镇;2011年5月,磐石镇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北白象镇;2015年12月,北白象镇又划出部分区域重新设置磐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