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相传,清嘉庆年间(1804),李姓人家来此建楼居住,因此得名李家楼,后人简称李楼。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李楼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李楼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李楼办事处位于老河口市南郊,距城区3公里,版图面积89.4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316国道、汉丹铁路、老石公路穿境而过,汉江王甫洲电站、老河口机场位于境内,自然资源、水利、交通、通信条件十分优越。辖村委会22个:王营、亢家营、陈家埠口、邓岗、王家湖、刘营、必位岗、火星庙、杨家道子、朱楼、何营、李家河、贾湖、黎家卡子、黄家寨、黄龙庙、张庄、大张沟、鲍河、付家堤、方营、李楼。辖居委会1个:红庙。
年末总人口42015人,其中男性21128人。全镇生产总产值73852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2661万元、48966万元、222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1%。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作物4823万元,亩平722元;经济作物189万元;渔业430万元。农产品总量:粮食30771吨,(其中小麦9880吨、水稻17444号吨)、油料作物604吨,瓜果15800吨,肉类3428吨,水产品468吨,禽蛋1590吨。全镇税收450万元,财政收入735万元,支出7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0万元。
全镇个体工商经营户705户,经营总额1514万元,税金60万元。
-
企业
李楼镇有两家规模以上企业(老河口市梨花湖食品有限公司和襄樊金薯食品有限公司)。2006引进了三家重点企业(茂盛面业有限公司、217棉业有限公司、万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襄樊茂盛面业有限公司购买了原付老馆管理区闲置土地,占地面积15亩。日加工小麦180吨,年产面粉45000吨,成为湖北省第二大面粉加工企业,主产品面粉年销售额6000万元,副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年利税突破300万元,解决周边剩余劳力200余人。另有6家中小企业,其中李楼丹河酒业有限公司、锦绣纺织有限公司最有成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潜力。
-
农业
农业种植布局按照“一县一品”建设思路形成了沿河林果蔬菜、沿山花椒畜牧、沿湖优质粮种植这一布局。全办沿河5000亩优质梨、5000亩蔬菜、3000亩山药、沿山2000亩花椒和湖地20000亩优质粮产业带初步形成。扩大“三高”作物面积,利用沿河沙州地的特性,扩大山药种植面积,亩平收入在6000元以上,全办山药种植面积达3000亩,为农民创收1800万元。全办经济类作物的比重已达到50%左右;全办畜牧业产值实现430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0%。对5条主渠道长20公里进行清淤整治,完成土石方7000方,投入8万多元,修复水毁建筑物、涵闸30处,硬化渠道2公里;认真组织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全办25000多农民全部加入合作医疗,占农业人口的98%。全力实施“村村通”工程,解决农民行路难,全办90%村通水泥路。认真组织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全办25000多农民加入合作医疗,占农业人口的98%。
历史沿革:
老河口市早年为古阴国,为楚属地;西汉时(前202-8)为萧何封地,“食邑八千户于此”;曹魏时(220-265)为南阳南乡郡,唐初属谷城县;宋建光化军,设乾德县;元朝至元14年(1277),废军,改乾德县为光化县,历明清至民国没变,本地属光化县;明清时期,属襄阳府光化县;民国初期,沿用清制,本地属光化南乡;1928年,光化县设四区,本地属南区;1935年,县辖区下设乡,本地属三区贾湖乡、仁爱乡、陈埠乡、仁和乡、忠孝乡、晋公乡、杨集乡;1948年4月,光化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设区,本地属五区贾湖区二区;1949年,光化县全境解放,8月,县爱国民主政府改称人民政府;本地属贾湖区人民政府;1958年,改贾湖为白莲(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治所迁至李楼;1961年5月改称白莲区,下辖贾湖、白莲、童营、光化、王府洲五个公社(俗称小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白莲区改称白莲公社,原王府洲公社,光化公社全部和童营公社部分迁出、张集、仙人渡部分划入白莲公社;1981年,以驻地命名,将白莲公社更名为李楼人民公社;1984年,光化县并入老河口市,李楼人民公社更名为李楼街道办事处,属老河口市政府办事机构,原从仙人渡、张集划入的区域除大张沟以外,其余均划归原属管辖;1987年更名为李楼办事处,增设红庙社区居民委员会;2009年12月设立李楼镇,撤销李楼办事处;该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