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村位于阎关公路东段,关山镇西北2.5公里处的荆塬之上。下辖戴家、东菩阁刘两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戴家村。1949年有人口430多人。现有耕地3830亩,村民502户,2018人。有小学1所、商铺10余家、诊所两个、企业10余家。
该村北邻富平县界,北有西韩、东有西延两条铁路,阎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本村明清时隶属西安府临潼县永丰乡任村里,民国时期归属临潼县关山镇管辖,建国初至1956年3月,属临潼县第八区第六乡(乡政府驻戴家)。1956年3月至1958年9月属康桥乡。1958年9月至1959年春,属相桥公社全丰管区。1959年撤全丰管区后该村划为康桥管区,时与长山村同属七星大队。1961年1月,康桥管区改为康桥公社。1964年下半年从七星大队分出,成立戴家大队,将本村200亩土地划给长山村。1984年3月,公社更名为乡,大队更名为村民委员会。1997年,康桥撤乡建镇。2002年随康桥镇并入关山镇,从此本村归关山镇管辖。
本村地势虽然平坦,但建国前水利失修,干旱是对农民的最大危害。1969年,本村纳入东方红灌区,从此渠井双保险,旱地变水田。这里不仅成了粮棉主要产区,而且成了西甜瓜种植、科研、交易的重要基地,农民年均增收150多万元,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村组概述
(一)戴家村
戴家自然村辖5个村民小组,1949年有400多口人。现有村民428户,1743人,耕地面积3317亩。
该村万历年间叫“枝殿村”,清康熙年间叫“永盛堡”,乾隆年间始叫“戴家堡”。有现存的朝武当山建立八宫一观一庙碑石、东西城门的石匾额和《临潼县志》可证。
据传,明洪武年间,-戴宽、戴正弟兄二人迁居于此,繁衍生息,渐成大户,村以姓而名。村址在本村与东菩阁刘之间的一片高地之上。
该村过去有城,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城高约二丈,底宽7-8尺,城池东西百丈余,南北约六七十丈。有东、西、南城门三洞,东西城楼土筑砖砌,上下两层,高约三丈五尺。门上有石匾额,西门上镌有“永盛堡”三个大字,落款为“大清康熙十六年四月初九”。东城楼为“朝阳门”三字。南城楼土筑一层,规模不大。城内有更道四条,村中央有块宽阔的“社火”场地。城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拆毁,尚存两块石匾额和散落的城砖。
城外西南百米处,有戴姓祖茔,占地二亩,坟墓按戴氏六门,由西而东,排列有序。有石碑一通,1954年修苇子河渠时,连同其它石料,被拉去砌了涵洞。
据传,戴、臧两姓同村而居,从建国前庙宇碑石捐款人的姓名可鉴。臧姓人后迁居关山镇坡李村。
本村绝大部分人姓戴,另有赵、史、梅、李四姓,都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由外地迁入的。赵姓来自关山苏赵村;史姓来自富平留古乡漥里褚;梅姓来自河南省梅家河;李姓来自蓝田华胥镇。
戴姓原有家谱,辈分按“应、逢、志、万、锡、英、法、德、美、俄”排列,“应”上无考,“俄”下无续。
本村过去有“老虎戴家”之美称。究其原因,一是村子大,而且戴姓多;二是有二百多人的社火队,历史悠久,气势大,内容多,活动范围广;三是有支名扬乡里的工匠队伍,人数多,技术精湛,曾承揽过附近多处重要工程的修建,包打过蒲城兴镇城堡等。关山耧闻名渭北,实为本村戴锡俭打造;四是清末和民国时期本村有四人五任主政关山,分别任总联头、民团团长、联保主任、镇长之职。有此四点,难怪人如此称赞。
(二)东菩阁刘村
该村位于关山镇戴家村西北二里许,北、西皆与富平县毗邻,因村东南角古有一菩萨阁而得名。据传原名叫“枝殿孙家”,后因刘姓人入住,渐成大户,遂以刘姓为村名。历史上和戴家村隶属相同。1949年有村民10余户,人口五六十人。村子原有土城,且有东西两个城门。东城楼二层,有石门额,上镌“里仁为美”四字,西城楼一层。
该村原有孙、刘、李三姓人家,孙姓为老户,刘姓清末迁自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华佛村,李姓由关山西王村迁入。
全村现有耕地513亩,270人,种植甜瓜310亩。该村地下水源丰富,再加东方红渠水,旱涝可保丰收。
二、本村人物
戴逢平(1867~1923)又名殿元,字捷三,戴家村人。先生兄弟五人,公其三也。1882年从学于蒲城何葆书先生,数年后弃儒习武,并中武庠。在关山镇开设“义和昌”,因其重义气,威望高,数年后被全镇绅商推举为本镇总联头。
1900年,当地饥馑,临潼县令黄肇宏委戴捷三为临潼渭北诸镇赈务总绅。他调查户口,公平办理赈务,救活了不少人。事竣,被授予千总衔,并赠“捍卫闾里”匾额。辛亥之变后,他在当地首先倡办民团,为一方之保障。当时蒲城某侠,率领数百人盘踞镇城北乡某村,意欲侵犯关山。他听说后,只身独往,晓其以大义,群雄咸服,即率队西往。民国初年,地方部分刀客打家劫舍,百姓深受其害。他与本地名绅郭自兴先生动员组织乡勇二百多人,借关山逢集之日,捕杀四名匪首,社会治安为之而宁。
他乐善好施,经常周恤往来关山的穷人。族有婚嫁丧葬贫而不能为者,亦解囊补助,毫无吝情,亦无德色。他德高望重,乡里有争讼者,不用到县衙,就请他调解。临潼县知事每遇见河北诸镇乡民争讼事,常委他处理。公处理事情均能使双方允服。
戴志范(1888~1971)捷三长子。少时聪颖,捷三对其要求甚严,后考入西安府中学。1911年,西安辛亥反正后,志范投笔从戎,继又为省财政厅粮务科科员。1913年——1916年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科学习。毕业后回陕,即投入警备六营。1917年,又投陕西陆军步兵二团。1918年参加陕西靖-,受胡景翼委派,在三原后方督办粮秣。1919年任陕西同官县(今铜川)知事。后来又任靖-四路司令部(胡景翼部)副官。1922年,直奉战事起,随胡景翼出关,襄赞戎务。1924年胡景翼联合冯玉祥、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后胡景翼主政河南,志范一直未离其左右。1925年,胡景翼病逝后,岳西峰继任国民二军军长。后岳西峰兵败,志范返回故里,曾出任渭南县佐驻渭南固市镇。未几,农运蜂起,社会动荡,遂辞官归里。居乡期间常与人谈经论道,关心地方教育,颇有威望。1971年病逝。
戴万镒(1901~1990)戴家村人,行伍出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跟随李虎臣将军,转战陕西、河南、湖北等省,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由普通一兵升至团长。尤其在1926年西安守城过程中,镇守西安城西北角,他佯装卖城投降,待敌一部前来接洽时,重创敌人,鼓舞了军民斗志,遂由连长升为营长,并记大功一次。他的事迹建国前曾被人编为评书到处传唱。改革开放年代,他热爱党和政府,遵法守纪,曾参加阎良政协康桥学习组,参政议政,在群众中口碑很好。
戴英宽(1907~1942)戴家村人,革命烈士。1936年参加红军,后任八路军某部三团队长。1942年在陕西富县与-军作战中英勇牺牲。
戴英韧,又名青石,生于1945年2月,戴家村人。初中文化程度,曾任阎良区人大代表、常委和工商联副会长。思想开放有魄力,在当地率先办企业,为广大群众带了好头,为群众发家致富闯出了新路子。他培养出的建筑技术人才不下二三百人。他富而不忘乡亲,积极捐资办学修路击,资助贫困学生。他奉母至孝,在群众中影响很好。
刘福禄(1923~1995)戴家村东菩阁刘人。1936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八年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落户于河北省易县梁新庄。粉碎“-”后,在京参加老红军会议,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主席接见。
刘保印戴家村人,0党员,生于1949年8月。原康桥镇政府干部。西安市第九届人大代表,临潼县第十届人大代表。因在农田开发和阎良区饮水工程建设中成绩卓著,1996年被评为西安市水利系统先进个人。1998年被评为西安市旱涝保收田建设先进个人。2000年被评为西安市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先进个人。1996年被西安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三、文物古迹
【朝武当山碑】上刻“建立八宫一观一庙碑记”。因年代久远,碑文漫漶不清,大意为记述当地村民朝武当山一事。下款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三月十日”、“西安府临潼县永丰乡任村里枝殿村”。碑高185公分,宽70公分,厚22公分,无碑座。
【戴家城门门额】西门门额为“永盛堡”,落款为“大清康熙十六年(1677)四月初九”,东门门额为“朝阳门”三字。
【《清授尽先拔千总衔邑武庠生戴公捷三三周懿行序》挂屏抄文】由戴万科1980年抄录保存,原屏12幅红底黑字。前陕西都府督办河南军务公署一等秘书陈鸿基撰书。
四、教育简史
清朝和民国初本村曾有私塾两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占用本村戴志义的私宅办起了小学堂。1940年拆掉老爷庙,用其材料,再添建较正规的教室一座,二门八窗,采光很好。又建中山式校门和茶水室、会客室三间。1965年,因为学生骤增,将学校迁往城北现址,占地6亩。1968年秋季,办起了七年制学校,又向西向北扩大6亩,自此学校占地共12亩。
1949年有老师1人、学生20多人。建国初学生增到70多人,有教师3人。七年制时,人数最多,10个教学班,有教师19人。1973年撤初中班,恢复小学建制至今。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170多名,教学楼两座,电教室一个。
建国前,本村上过初中的不过六七人,上过完小的女孩子只有两人,上过大学的只有戴志范一人。戴家村人热爱教育蔚然成风,全村担任过教师的有三十人之多,并出现了三弟兄和一家五人从教的教育之家。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十多人考上大学。
五、特色介绍
【西甜瓜】西甜瓜是戴家村的特色经济和龙头产业。甜瓜甜脆、香醇、皮厚,便于装载和长途运输,很受客商欢迎,销往全国各地。西北农林大学在此建有西甜瓜种植、科研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种瓜致富,每年可使该村农民增收150万元。村南阎关路段已形成庞大的贸易市场,甜瓜成熟季节,招引外商近百户,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
【戴家竹马】戴家竹马,闻名百里。久有“崔家狮子塬李的龙,戴家竹马跑得红”的美誉。一是因为历史悠久,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民国和现在。二是人员多,规模大,每逢演出,竹马16匹,每匹3人,加上灯光、烟火、锣鼓队和勤杂人员,不下百余人,这在方圆百里绝无仅有。三是花样多,如“跑四门”、“扭门卷”、“单辫蒜”、“双辫蒜”、“里乐城”、“外乐城”、“线板子”、“龙摆尾”、“紧卷席”等,不下二十种。线路图经戴英韧绘制并保存至今。四是活动范围广。建国前,每遇风调雨顺的年月,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应邀在周边的地区演出。建国后曾在粟邑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伤病员进行慰问演出。多次参加临潼县、阎良区和乡镇的庆典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戴家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阎良公园、樊家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西安凉皮、阎良甜瓜、阎良相枣、羊肉泡馍、面筋凉皮、陕北小米等特产,有阎良核雕技艺、阎良关山牛拉蹩鼓、阎良新兴特技唢呐、关中皮影、泥塑(凤翔泥塑)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