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汲冢古名杨宪镇,汉代因在此建有淮阳太守汲黯墓(此墓系时人念其德政而修的衣冠冢),改称汲冢集。
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推介汲冢镇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红薯制品)。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汲冢镇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汲冢镇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19年7月,汲冢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5年8月,农业部认定汲冢镇为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薯乐派红薯制品)。
2014年7月,汲冢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汲冢镇地处郸城县西部,素有郸城“西大门”之称。汲冢因西汉廉吏汲黯陵墓所在地而得名。全镇辖33行政村,128个自然村,7.5万人口,10万亩耕地。
省级“漯双”公路(s329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早在1998年,全镇33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目前全镇公路柏油路长达112公里,自然村之间70%通上了柏油路。
全镇初步形成了“东南红薯西南烟,北部棉花中部园,人均一亩经济田,畜牧养殖多赚钱”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全镇共有大型企业7个,中小企业80多家。其中,面粉加工、“三粉”加工、畜禽养殖已成为汲冢支柱产业。以白雪面粉集团为龙头,带动38家面粉加工企业和6万亩优质强筋麦基地建设,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华天淀粉厂为龙头带动兴起“三粉”(粉皮、粉条、粉丝)加工企业50家,2500户参与加工,“三粉”产品已成为豫东特产;以丹凤养殖公司为龙头,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带动发展养殖场100多个,养殖小区6个,专业村12个。
全镇建有警务区5处,镇建有治安联防队,村建有治安巡逻队,家家装有电子警铃,形成了镇、村、组、户四级治安防范网络。全镇共有初中4所,小学36所,在校学生10814人。医疗卫生、电力、通讯设施齐全,人民生活富裕,群众安居乐业。
汲黯(?~公元前112年)字长儒。濮阳县人。生年不详。西汉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汉武帝时历任谒者、中大夫、东海太守、主爵都尉、右内史、淮阳太守,为著名谏臣、廉史。汲黯常慕傅柏、袁盎之耿直,多次直谏,冒死犯颜,廷争无惧,曾几次使武帝在群臣面前尴尬难堪。因此,他居官一生,体察下情,为民请命,谪升……
历史沿革:
1951年4月属淮阳县五区,5月属河南省郸城办事处(县级)。
1952年属郸城县十二区。
1956年撤区后设中心乡。
1958年成立政社合一的红旗人民公社。
1961年改为汲冢区。
1965年恢复汲冢公社。
1983年改为汲冢乡。
1987年撤乡设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