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隆兴镇取生意兴隆兴旺之意而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隆兴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隆兴镇位于习水县西南部,东与本县马临工业经济区相接,南与习酒镇和四川古蔺县太平镇隔河相望,西与本县醒民、土城两镇相连,北与本县土城镇、民化乡相邻。全镇国土面积87.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5个村民组,5534户,24311人。有少数民族425人,主要是彝族和苗族,分布在新光村和滨江村。全镇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海拔悬殊较大,最低淋滩海拔300米,最高沙帽山海拔1000米,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在350天左右,镇内森林覆盖率为17%,主要林木为柏树、松树、杉树。
全镇拥有耕地16326亩,其中田8211亩,土8115亩。土壤以粘土和沙壤土为主,农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洋芋,经济作物有葡萄、蔬菜、甘蔗、油菜、高粱、花生,主要养殖牛、羊、猪、鸡、鹅等。
镇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镇内现有煤矿3家,年产量达30万吨,实现产值8500万元,有砖厂2间,年生产红砖1千万块,实现产值170万元,有营运车辆56辆,营运船舶37艘,街道各类店铺150家。
近年来,镇党委、0立足镇情,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带领全镇人民走以农为主,以工富镇,农林牧副渔齐发展的路子,实现了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使隆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2006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可达1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850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了隆兴至县城的油路建设,交通条件十公便捷,实现村村通公路;移动机站运行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程控电话安装1000多门,占农户五分之一以上。镇容镇貌明显改观,镇区街道全部硬化。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成绩喜人,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梨子500余亩,蔬菜基地1000多亩。
隆兴是当年红军长征激战过的一方热土,赤水河流经境内45华里,许多地方是红军“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属红色旅游资源的密集地带,有淋滩渡口、九溪口渡口,淋滩红军烈士墓,淋滩老红军驻址,三锅庄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
未来几年,隆兴镇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镇党委、0将紧紧围绕镇第五次-会确定的“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壮大产业、科技推动、结构调整、加快步伐、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文化,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实现和谐隆兴、小康隆兴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只要全镇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努力,顽强拼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隆兴一定能够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历史沿革:
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6年),始设女儿碑场,属合州来苏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属泰安镇。
民国元年(1912年)后,改为隆兴场。
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隆兴乡,属合川县第八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乡为镇。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四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镇为乡。
1949年12月后,属第七区(太和区)。
1952年7月,划归三庙区。
1953年9月,由隆兴乡析设回龙乡。
1956年1月,划归太和区;同年3月,回龙乡并入隆兴乡。
1958年9月,成立隆兴公社。
1983年12月,由隆兴公社改为隆兴乡。
1992年12月,由隆兴乡改为隆兴镇。
2001年6月,龙井镇并入隆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