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明初姚姓土司驻此,称姚官。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邓子龙奉旨赴滇御缅平乱,屯军此地老窑寨,筑“五关”防守御敌,改名姚关。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出炉,姚关镇上榜。
2014年7月,姚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姚关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姚关镇位于施甸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0公里。全镇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辖姚关、富阳、大乌邑、蒜园、山邑、杨美寨、摆马、河尾、陡坡、瓦窑、雷打树、大岭岗12个村民委员会,159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镇有9262户36428人。少数民族有布朗、傣、白、苗、僳粟、回、景颇、佤族,共1600多人。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099毫米。耕地面积27497亩,其中田11314亩,地16183亩。粮食主要有水稻、包谷、小麦。经济林木有茶叶1万多亩,里畿茶以品质超群回味润喉而著称。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甘蔗。森林覆盖率18.9%。有重点小型水利工程78件,小二型水库3件,小塘坝8件,抽水站3座。土特产有火腿、骨头、水豆豉等,别具风味。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570.92万元,粮食总产1650.3万公斤,人均粮食476公斤。大牲畜7533头(匹),生猪26030头。乡镇企业总收入1178万元。2003年,全镇有幼儿园3所,在校幼儿252人;小学13所,在校学生3580人;有中学2所,在校学生1810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各村设卫生室,有乡村医生41人。姚关是西南隘塞,古代边关,唐宋前称勐笼,傣语意即森林的地方。元代称老窑寨,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百户所。万历十一年(1583年)永昌参将邓子龙在此筑关御敌,称姚关。万历十三年(1585年),筑镇姚城,设千户所。清顺治六年(1649年,即南明永历三年),设靖边乡。民国10年(1921年)为保山县第六区。1950年1月23日成立姚关区政府,辖姚关、关东(摆马一带)、关南(今酒房、旧城境)。1959年设姚关公社。1961年设0姚关区委会。1974年2月25日,万兴、摆榔划出公社,撤姚关区委,设姚关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区,1987年改区为乡,2002年撤乡设镇。名胜遗迹有清平洞,其中的《恤忠祠记》碑1982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景观以山邑野鸭湖湿地最为出名,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隶石甸长官司。
明代时期,隶施甸长官司。
清顺治六年(1649年),设靖边乡,隶平彝州。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分设关外乡和猛波罗乡,隶永昌府分防施甸巡政厅。
民国元年(1912年),设段,隶施甸分治县第六区。
民国十年(1921年),设第六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辖姚关镇、关东乡和关南乡,隶保山县。
1950年,设第六区。
1958年,成立姚关公社。
1962年,设姚关区,隶施甸县。
1968年,复称姚关公社。
1984年4月,设姚关区。
1987年,设姚关乡。
2002年,设姚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