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以境内西部边防要地猴桥得名。唐南诏时曾设古勇关,为腾冲四古关之一。元时曾设古勇县。明万历年间设古勇隘,并设29卡。清时继设古勇隘,并立古勇练。
猴桥镇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是一个以发展林业、边境贸易及旅游为主,木材加工、物资集散、交通运输和第三产业为辅的边关重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概括猴桥的镇情:国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不高。全镇国土面积1086平方公里,是保山市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腾冲县两个民族乡之一。境内居住着汉、傈僳、回等民族,全镇辖9个村,110个村民小组,151个自然村,2004年末,总人口为25052人,其中傈僳族4214人。边境线较长,区位优势突出。猴桥与缅甸山水相连,距缅甸甘拜县城31.5公里,距缅甸密支那163公里,国境线长72.8公里,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通往印度支那半岛的要冲和最后一站,也是祖国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境内有保山市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猴桥口岸,有7条通往缅甸的边境通道,史迪威公路的重修将使猴桥镇真正成为滇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物产资源丰富,硅矿储量较大。有林地140多万亩,活立木储量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矿产资源丰富,品位较高,有金、铁、锡等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尤其是硅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水利资源主要以槟榔江水系为主,有古永河、轮马河、胆扎河、等九条河流,水能蕴藏量50多万千瓦。旅游资源独特,民族风情浓厚。有据载建于清朝的古代边关军事防御设施得胜碉和御敌碉古城遗址;有雄伟壮观的狼牙雪山,美幻奇特的莲花石和婀娜多姿的槟榔江风光,地热温泉7处。每年2月初8或3月初8日傈僳族都要举行“上刀杆、下火海”的表演,成为独具特色的傈僳族风情。除此以外,傈僳族服饰堪称一绝,还有婚丧喜庆的“跳嘎”、“三弦舞”、“口弦”、“山歌”等民族歌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古永,原名“古勇”,有“古道勇行”之意。据《永昌府文征》和《腾越厅志》记载,早在西汉即有古道,由此西通缅甸至天竺(今印度),又据《王氏家谱》所记王氏宗祠长联“古道贰先型,勇行期后辈”。南诏时,曾设“古勇关”,为腾冲县四古关之一;元时曾立古勇县制,明万历年间曾设古勇隘,并相继设立29卡,由杨姓任世袭土把总,率兵防守;清时继设古勇隘,并立古勇练,多处遗址至今保留了下来。到了近代,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从境内穿过,留下了抗战等珍贵文化历史资源,涌现出了腾冲第一个党员、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杨青田、获英国皇家勋章豪气凛然的梁正中老先生等一大批知名人士,成为猴桥近代史上的一个亮点。
槟榔江风光
介绍:槟榔江位于腾冲县城以西60公里处,这里的边陲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独具魅力。槟榔江发源于腾冲县西北部五台山一带,于古永芭蕉林流入盈江县,境内流长59公里。由于两岸皆是茂密的森林,没有任
历史沿革:
1950年10月,设腾冲县第八区(辖古永、中和,区公所设于中和郭家营),古永范围为第六村至第十村。
1952年12月,村改乡,古永境内共设7个乡。
1955年底,调整乡级政区,古永缩编为5个乡。
1957年1月,中和从第八区划出归入第三区,以古永为第八区。
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古永取名“乐园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改名古永公社,1961年4月增设轮马公社。
1963年1月,古永、轮马两公社合并改为古永区(大公社)。
1970年12月,复改为古永公社。
1984年11月,取消人民公社体制,古永公社又改名古永区。
1988年1月,改名古永乡,同年8月,改设古永傈僳族乡。
2000年6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古永傈僳族乡,改设猴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