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青场镇因镇政府驻吴家屯的青场村而得名。
2022年12月,青场镇被贵州省林业局命名为2022年贵州省森林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青场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其中彝、苗、壮、水、仡佬等民族占9.9%。辖13村委会。明、清为彝目领地,名清汹夷部院子。1949年为青汹乡。1954年析设吴家屯、青松、鲍家屯乡。1958年撤乡建青场公社。1961年析建3公社。1984年置青场镇及青松、鲍家乡。1991年镇、乡合并置青场镇。镇境有煤、铁等矿。产生漆、油桐籽、核桃。有天麻、五倍子、栓皮等药材。有小学19所。猪拱箐苗族起义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人民政府驻地吴家屯,亦称青场,在毕节西26公里,茅偏岭山麓,青场河畔。人口1300,有汉、苗等民族。海拔1430米。明初设守御千户所,属毕节卫,清废。为毕节、镇雄两县交界农贸集市。西侧有青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毕节—镇雄公路经此。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县之北里。
民国时期,设吴家屯区青松乡。
1950年,建长春堡区青松乡。
1952年,青松乡改村。
1954年,青松村改乡。
1958年,青坝、东阳2乡合并为青场公社。
1959年,建长春公社青场管理区。
1962年,青场管理区公社。
1966年,新建青场区,撒拉区的鸡姑、青汹,杨家湾区的大河、快乐,长春区的野角、青场、青坝、东阳,官屯区的鲍家9公社划归青场区。
1982年,青场区辖5乡、1镇。
1992年,青场区撤并为2乡、1镇,新建置青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