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镇介绍

地名由来:古称“蛇场”,清代名“砂窝”,后置金砂镇,与白碧乡合并时各取一字,组名为金碧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金碧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黔西县金碧镇位于黔西县南部,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89.06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四周与城关镇、绿化乡、雨朵镇、新仁乡、羊场乡、沙井乡、五里乡、锦星乡、林泉镇接壤,黔洪公路从金碧镇横穿而过。金碧镇辖17个村和一个居委会共197个村民组、9528户、41250人。金碧镇是一个多民族乡镇,主要有布依、水、苗、彝、白、仡佬等少数民话,全镇共有耕地35267亩,其中田13801亩、土15616亩、荒山草地开垦地1590亩,森林18000亩、湖泊水域3000亩。金碧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气候相近,冬暖夏凉,全年风和日丽,无霜期达300余天,温差悬殊不大。雨量充沛,年降雨1100毫升以上,水源丰富,“湖光倩影”湖泊群是贵州省三大湖泊群之一。金碧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活,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属半山地丘陵地带。金碧镇各族人民在0金碧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喜人。小城镇建设有力地拉动了金碧镇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金碧镇经济的繁荣,全年金碧镇总产值达6328.13万元,人均1534元,为金碧镇全面迈进小康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础。金碧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粮食主要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烤烟、西瓜、小辣椒等。由于受市场的影响现在油菜以成为继烤烟后的主要经济支柱。金碧镇根据自身条件——水域面积广、稻田多、森林覆盖率高、荒山草地灌木林多的特点,努力寻找后续财源,为农户增收、壮大财政收入。发展畜牧业是继烤烟、油菜后的第三大经济支柱,在条件好的村发展养殖基地为农民创收。基础设施在金碧镇经济持续发展中得到了跨越式发展,镇党委、政府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抓住机遇,争取各方面支持,使全镇各项事业与该镇的经济协调发展,经过金碧镇党委、政府与全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建设成绩裴然。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纳入官办亦溪不薛牧场。

明代时期,为水西地区牲畜交易市场之一。

清代时期,为黔西州安德里设治地,因街道在砂嘎坡东丘陵凹地而名砂窝。

民国三年(1914年),为黔西县南一区设治地。

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金砂镇。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更名南明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复称金砂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金砂镇改为金碧乡。

1953年5月,划置金碧、瓦厂、雨寨、砂龙、白泥5乡。

1955年,瓦厂、雨寨2乡并入金碧乡。

1958年9月,金碧乡改公社。

1984年5月,改金碧镇。

1991年7月,砂龙、红岩2乡并入。

金碧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毕节乡镇街道地图

毕节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