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白沙镇因江岸河沙在阳光下呈银白色而得名。
南川区白沙镇位于南川的西北面,与大观镇、土溪乡、太平场镇以及巴南区的东泉镇、石龙镇相邻,南木公路穿过城镇,交通便捷,距南川城区43公里,距重庆南坪70公里。幅员面积37.6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11927亩(其中田7211亩,土4716亩)。全镇辖7个行政村,有32个村民小组,10956人。共有党员411人,10个党支部,其中有农村支部7个。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属丘陵地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42%,是大观生态园区的乡镇之一。
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高举-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负重自强抓发展,抢抓机遇兴城镇,夯实基础调结构,努力构建新白沙”战略,团结带领1万白沙人民促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2006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4.1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250名,出栏生猪1.9万头,虽然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干旱,但粮食产量仍达到589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6元,比上年人平增收241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历史沿革:
东汉末年,建场。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农民领袖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农民政权,江津设畿甸邑,白沙属江津甸邑。
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江津县思善乡。
万历九年(1581年),白沙设水驿。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白沙设巡检司。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江津设12单,后称12都,白沙属十一都。
清宣统二年(1910年),白沙置镇。
民国元年(1912年),白沙复为十一都,属江津县。
民国十年(1921年),属江津县第十一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白沙设江津县第三区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白沙设联保办事处。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白沙分设驴溪实验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白沙设江津第三区暑,建镇公所。
1949年12月,属江津县第五区。
1951年4月,江津县政府迁驻白沙。
1951年5月,设白沙区。
1956年1月,江津县政府迁回城关镇。
1956年2月,撤区设白沙镇。
1980年10月,辖9居民委员会、1村民委员会。
1993年2月,永兴区高屋乡划归白沙镇代管。
1993年12月,原高屋乡、几子乡划归白沙镇管辖,下辖13居民委员会,22村民委员会。
1998年11月,三口乡及石门镇的河口村、三利村、官道村、羊石村、寿增村、罗湾村、士地村、小林村划归白沙镇。
2001年5月,滩盘镇并入白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