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传先祖由福州凤坂迁至此,地形似凤,遂以凤坂为凤头,驻地为凤尾,方言谐音为今名。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鸿尾乡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闽侯县辖乡。1958年置鸿尾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闽江南岸,距县城13公里。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2.9万。316国道横过乡境,通水运。辖青马、埕头、古洋、南下、源口、奎石、鸿尾、超墘、官路、大坑、南坑、大模、桥头、汉头、溪源、南园、安樟、里头、大罕、岩石20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茶叶加工、农机、粮食加工、砖瓦、竹编、草织等厂,有“竹编之乡”称誉,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农业主产水稻、林、果、生猪、淡水鱼。境内有龙泉新石器文化遗址、商代墓葬群。
南山极乐寺
南山极乐寺始建于宋代。清咸丰三年(1853)重建,十年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6)又重修。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大殿悬山顶,面阔五间并左右披榭,进深十一檩。明间抬梁架,四步
古洋遗址
古洋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古洋村北面闽江下游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至今,古洋遗址已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一批石锛、石斧、石凿、小纺轮、略大的纺轮,还有少量成件的陶杯、陶豆、陶罐、支座,有的陶器底
溪源寨
溪源寨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0-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流经鸿尾境内的溪流中曾经产鼋,得名“鼋溪”;人们把位于鼋溪两旁的几个村落统称“鼋里”,这应该就是当地最原始的名称。
唐末王穆源随王审知入闽后在此定居,后来乡人将鼋里更名为穆源,外乡人亦称穆源里。
宋时属侯官县永安乡的永兴、清化里和石门乡的归德里。
元、明时属永安乡的十九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和石门乡的十八都。
清末时称穆源区,民国时曾改为穆源乡。
1952年5月设十五区驻鸿尾村。
1955年7月十五区改鸿尾区,穆源从此更名为鸿尾,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初属于第十区,1952年为第十五区。
1956年春,与白沙、甘蔗、荆溪、竹岐合并为白沙区。
1958年由白沙区分出,成立鸿尾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乡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