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娘乡介绍

地名由来:嘎娘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嘎娘村而得名;“嘎娘”系哈尼语,“嘎”意为路,“娘”意为上边,嘎娘意为路上边,因村子建于路上边而得名。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出炉,嘎娘乡上榜。

嘎娘乡位于元阳县东部,地处东观音山北麓,位于东经102°51’一102°55’,北纬23°00’—23°1’。东接上新城乡,南连金平县老猛乡,西邻胜村乡,北与南沙镇相连并与个旧市保和乡、贾沙乡隔红河相望。东西宽约8公里,南北长约18公里,国土面积125.8平方公里。全乡辖水井湾、吉居地、大伍寨、嘎娘、龙克、苦鲁寨、风港7个村民委员会。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南沙84公里。全乡耕地面积13209亩,其中水田7113亩,旱地6096亩;承包面积13209亩;土地详查面积141253.96亩。2002年,全乡总人18068人,其中农业人口17516人,占总人口的96.94%。少数民族人口10042人,占总人口的55.57%,其中哈尼族6971人,占总人口的38.58%;彝族2715人,占总人口的15.03%;苗族325人,占总人口的重.79%。境内山高谷深,地势南高北低,全乡地形可概括为“两河一山十五岭”。最高海拔2939.6米,最低海拔2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一雨变成冬、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全年无霜期355天,年日照时间1744,重小时,年均降雨量1378.8毫米,年均气温16.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5℃。经济社与会发展解放前,由流官管辖。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乡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艰苦奋斗,使嘎娘乡发生了重大变化,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3360万元,比1995年增长了2.9倍,年均递增11.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递增9.93%,第二产业,年均递增5.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4%,农村经济总收入1979万元,财政收入36.37万元,粮食总产量746巧吨,农民人均有粮385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659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全乡在稳粮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粮、畜、经协调发展的格局。粮食、甘蔗、木署和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2年全乡农业生部值1885万元,比1995年增加1119.86万元,增长了1.16倍;粮食总产量746.5吨,比1995年增长0.75倍,增长75.6%。2002年畜牧业总产值1008万元,占农业总值的53.47%..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临安府纳更山土巡检辖地。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划入蒙自县管辖称河泥里。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称江外乡。

民国二年(1913年),划入个旧县称外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称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第五区改为和邻乡。

1950年,划入新民县称吉如区。

1951年5月,新民县改名元阳县,吉如区并入纳更镇。

1952年,改称元阳县第三区。

1956年,第三区改称新城区

1970年,从新城区划出,成立胜利公社。

1972年,改称嘎娘公社。

1984年4月,嘎娘公社改为嘎娘区。

1988年1月,由嘎娘区改为嘎娘乡。

嘎娘乡周边行政区地图

红河州乡镇街道地图

红河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