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利溪镇因古时在蓝溪、清溪两溪汇流处兴场,繁荣利市而得名。利溪原为两场,一名利溪场,二名永济场,两场间有三条溪河相汇流入嘉陵江,清同治(1862—1874)年间,于三溪之上建石拱桥3座,两场合一称为利溪场。
2019年,撤销三坝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利溪镇管辖,利溪镇人民政府驻禹王街4号。
利溪镇位于蓬安县中部,县城西南面,属浅丘地貌。镇政府所在地利溪场距县城直线距离10公里,公路距离20公里,离火车站17公里,距南充市、南充火车东站、客运站、高坪机场距离都在40公里之内,均为水泥、柏油路面,交通十分方便。嘉陵江、利溪河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93亩。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698人(农业人口18980人)。
利溪镇历史悠久,据史-载,南北朝(公元502--557年)、隋(581--618年)代,设相如县,其治地设在现利溪镇冯家坝村境内的“两河塘”(清溪河、河舒河交汇处)。之前,这里曾是西汉著名词赋大家司马相如生活过的地方。在两河塘及郑家坝附近,出土了不少汉代古砖和筒瓦;相如古井历经千年风雨尚存,井至今为百姓饮用;利溪镇尚有较完整的部分古建筑物,仍具有古朴、雄壮、实用和观赏的价值;利溪这块土地上还孕育出了包括古代哲学史家伍非白、近代成都十二桥革命烈士姜乾良、爱国人士伍极中等著名专家、学者和革命烈士在内的仁人志士。
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水果产业带:在利溪至河舒公路沿线,成片栽植日本丰水梨1050亩,8.4万株,锦橙100号1100亩,13.2万株,年产丰水梨200万公斤,柑桔260万公斤。春暖花开时节,利河公路两侧好一派“梨花橙花春满园,硕果累累在秋天”的秀美景象。二是蔬菜产业带:在冯家坝村种植蔬菜面积已达到1000余亩,品种30多个,年产量500万公斤以上,占县城蔬菜供应量的70%,还销往邻近县市。肖家沟、东德发村自2002年以来,栽种面积连续三年保持在1500亩以上,年产量300万公斤,仅生姜一项,两个村村民年人平收入就在650元以上。
三是生猪产业带。建立了五个生猪基地发展村,并通过它们的带动、辐射、示范,现全镇年出栏肥猪2.2万头,培育三元杂交仔猪10万头,年育肥猪外销省内外各地1.5万头,仔猪外销本县及邻县市20多个乡镇。
重点企业。一是蓬安县会龙丝绸厂,始建于1980年,固定资产1500万元,职工800余人,年产生丝120吨,织绸10万米,产品出口美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000万元,实现利税180万元,年创汇能力100万美元。
花好月圆生态观光动物园
蓬安县花好月圆生态观光动物园位于蓬安县利溪镇,隶属于四川华中建设集团。本着扶贫开发的初衷,2014年4月,华中建设集团和四川省红标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利溪镇花房子村149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
利溪廊桥
利溪廊桥(市级)利溪,即蓬安县利溪镇,清同治年间(1862-1874)于三条溪河上修建大拱桥、粮食桥、萝卜桥等三座石拱桥,桥上皆有廊房。供行人憩息、纳凉和避雨,故称“廊桥”。
利溪镇大夫第
大夫第,即伍氏祠堂,在蓬安县嘉陵江边利溪镇南1.5公里处,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是一座单檐歇山式房顶,穿斗木结构建筑,由朝门、前厅、正厅、左右廊道、厢房、书房及后厅组成。其设计、用材、施工均
历史沿革: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南乡利溪场团。
民国2年(1913),设利溪乡。
1950年5月,设利溪乡人民政府。
1958年,利溪、马回、三坝合并建立卫星人民公社。
1961年,建立利溪人民公社。
1967年,将利溪公社改为卫星公社。
1969年,成立利溪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撤社建乡。
1986年,撤利溪乡建利溪镇。
1992年9月,三坝乡整体并入利溪镇管辖。
1994年4月,原三坝乡析出,恢复原建制。
2019年10月29日,撤销三坝乡,划归利溪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