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鲜店乡因清末,一鲜姓村民在该地开饭店,人称鲜店子,因而得名。
鲜店乡位于蓬安县北部。全乡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619亩,全乡辖14个村,104个社,有农户2969户,农业人口10379人,非农业人口300人。近年来,乡域工农业GTP为33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元,农业税征收总额53万元,工商税收为15万元。
一、地理位置
鲜店乡属于丘陵地貌,平均海拔550米,年平均气温16度,比周边乡镇平均低2—3度,年降雨量800毫米。
鲜店乡距县城48公里,“金周公路”开通后距县城27公里。东与诸家乡接壤,南与向东乡毗邻,金溪镇相望,西与平头乡相接,北与仪陇县环山乡接壤。与全国小集镇建设示范镇——仪陇县新迁县址新政镇相距12公里,距南新高速公路12公里,距南充市92公里。
二、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土壤属遂宁土壤。荒山面积占总面积的26%,有较大的开发潜能。
农作物资源:盛产小麦、稻谷、玉米、红苕和其他亚热带多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常年总产量500万公斤,经济作物常年总产量50万公斤。
林业和水果资源:以柏树为主的林木覆盖约3万亩。雪梨500亩,常年产量200万公斤;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柑桔500亩,常年产量10万公斤;桑树1500亩,年养蚕能力1500张,产茧5万公斤;其他名特水果、干果常年产量50万公斤;以杜仲为主的药材100亩,产量1000公斤。
畜禽资源:全乡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稳定。常年出栏生猪1.5万头,以南江黄羊为主的山羊常年出栏25000头;土鸡、鸭、鹅常年产量10万公斤,常年出栏小家禽30万只。以龙滩村为龙头的“恒心养殖场”养殖大户120户,常年出栏肉鸭15万只,出栏生猪6000头。
水利水产资源:全乡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二座,山平塘80余口,共有水域面积1300余亩,常年水产品产量130万公斤。
旅游资源:鲜店乡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新鲜,无污染,是休闲的好去处。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将逐步建成:水上游乐长海、红九军革命历史纪念碑、铜鼓寨战役遗址、“五颗石”奇观、雪梨山庄、石塔文物、石油钻井等景点。
三、基础设施建设齐备
通讯、电视、广播已覆盖全乡,水、电设施齐全,医疗条件较好,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已引进产值过百万元的企业1个,50万元以上的企业2个,10万元以上的4个。
鲜店字库塔
鲜店字库塔(县级)字库塔位于县城北25公里的鲜店乡双柏树村,修建于清同治二年二月(1863),塔呈六边形,共五层,底层边宽0.74米,通高5.5米,均为石料建成,塔心内空,上小下大,成园锥形
鲜店红军标语
鲜店红军标语(县级)一九三三年中国工农红军进军来到蓬安创建革命根据地为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刻了许多石刻标语和印了很多油印宣传品。刻字清晰可见,犹如新刻。
历史沿革: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县。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北乡鲜店子团。
清光绪二十年(1894),设北乡鲜店子团。
民国2年(1913),始设鲜店乡。
民国22年(1933),红军建鲜店区苏维埃,辖4个乡苏维埃政权。
民国29年(1940),与诸家乡合并为诸鲜乡。
1950年5月,分设鲜店乡。
1958年10月,撤乡成立前进公社。
1961年10月,改为鲜店公社。
1967年10月,再改为前进公社。
1969年10月,复为鲜店公社。
1983年6月,撤公社建鲜店乡。
2019年10月,蓬安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鲜店乡仍保留原建制。
乡人民政府驻建设街社区,距蓬安县城3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