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西村,始建于清乾隆(公元1746年)以前。清王朝信奉佛教,故庙宇、寺院在当时极为盛行。村子原有一庵堂名曰登贞庵;村南另有一庵,称红庵;村北建有宝泉寺,一寺一庵南北连成一线,登贞庵位于正中,故称该村为正庵坊,后来随着庵堂与寺院逐渐消失,庵与安同音即称该村为正安坊。
(村情简介)1960年,正安坊村分为正西、正东两村,因该村居西取名正西村。正西村地处兴平城郊东南1公里处,东面就是正东村,西临高速引线、南临高速公路,北接大阜村,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客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由(丁家、李家、杨家)三个自然村组成。辖7个村民小组,462户,2178人,耕地1629亩。
(历史遗迹)春节是一个传统大节,本村村民过春节一般是从祭灶开始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中国民间的小年,祭灶是小年的主要活动之一。“二十三,祭灶官”,送走灶王爷,预示着春节即将到来。民俗中,张姓、王姓、李姓这三大姓的家人祭灶要晚一天。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正西村人在解决温饱后,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劳务输出,使村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农村教育、文化、环境、卫生治理等各项事业也在稳健地向前迈进。
正西村的大棚蔬菜近年来,正西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团结奋进,谋求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传统蔬菜种植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大规模发展大中棚、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和露地菜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达930亩。截至2009年12月底,全村有各类蔬菜大棚426个,粮经比例达到6:4,为全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西村的大中棚蔬菜已有近十年的种植历史,其中大棚莴笋、芹菜种植占大中棚蔬菜的80%,其产品远销咸阳、西安、兰州等地,成为该村蔬菜的拳头产品。该村年产莴笋、芹菜、茼蒿等大中棚菜200多万吨,产值达14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净增800多元。全村新增高档水泥大棚、日光温室43个。现在蔬菜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
(村容村貌)正西村的“三个第一”近个来,正西村建成宽16米的正西大道,整修道路6公里,使正西村与高速公路完美对接,水泥硬化背街小巷17条3.5公里,完成高标准村两委会阵地建设。投资90万元改善人居环境,制定了全村2010至2014年村庄发展规划,建成占地2300平方米的群众文体休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15套。栽植女贞、红叶树及红叶小波等各种花木600棵;共计出动人力1700人次,大型机械6台,对村容村貌集中进行整理8次;清理、清运垃圾6400多方。基本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村在林中的绿色生态文明村目标。体现了“三个第一”即西宝高速兴平出口第一村、新农村建设第一门、通村公路第一大道,是兴平城东区最靓丽的村庄。
当今的正西村人人谋发展,个个思富裕。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西村,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名人简介)正西村名人:
丁瑞轩:陕西工业学院副教授,研制“渠系配水三遥系统”,发射部分和“水下自航模型遥测系统”,1978年获全国科研奖。
正西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清梵寺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大蒜、兴平关中黑猪、荞麦面鱼子、秦刀剁面、兴平醪糟等特产,有丁兰刻母、茯砖茶制作技艺、蛟龙转鼓、旬邑唢呐、弦板腔皮影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