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原名大洞场,以政府驻地地大同场而命名大同镇。
2023年7月,大同镇被列入第三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录。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大同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2月,大同镇入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同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赤水市大同镇地处赤水市西部,距市区10公里,与四川省合江县、叙永县、本市复兴镇、文化办事处接壤。全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25个村1个街道,154个村民组9个居民小组,6366户,20041人,其中居民765户2121人,有苗族190户802人,全镇耕地面积19845亩。大同镇是一个竹业、旅游重镇,原名大洞场,在原大同区所在地,1991年建并撤为大同镇。据有关资料考证,大同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贵州省十三个明令保护的文化古镇之一。
大同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温润,年平均温度17—12℃,年均降雨量1280毫米,海拔228—1280米,具亚热带生物生存繁衍和活动的优越条件,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9%。拥有森林面积50000亩,其中楠竹4500亩,杂竹35000亩;有野生动植物2300多种,其中有桫椤、云彬、银杏等国家重点大同镇
保护珍稀植物8种,长尾雉、大雉、大鲵、山羊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0余种。大同土地肥活,物产丰富。年可供商品楠竹50000余根,杂竹40000余吨;盛产柑桔、柚子、荔枝、香蕉等30多种亚热带水果;中草药多达700余种,尤以黄柏、杜仲、石斛等产量最大,水产品有鲤角、鲢鱼、草鱼等50余种;农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薯、大豆、马铃薯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以鸡、鸭、肉兔、肉鸽为主,蔬菜种类繁多,极大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
大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94.5平方公里,尤以小家碧玉的“四洞沟”国家级风景区及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黄进教授考察认定为举世罕见、奇妙无穷的杨家岩丹霞地貌为最,许多慕名而来的中外专家、学者、游客无不为古镇、溪流、瀑布及绝佳的生态和奇特的自然风光所惊叹和陶醉。
四洞沟旅游景区
四洞沟景区生态画廊四洞沟景区距市区15公里,峡谷幽翠、飞泉成瀑。山间翠竹繁茂,红色石径曲折延展,丹霞奇石屹立山巅,棕红色虫茶琼浆四溢飘香,浓缩成一幅重彩山水画卷。海内外专家盛赞四洞沟景区是“
四洞沟瀑布群
四洞沟,这位丽质天生的“小家碧玉”亭亭在赤水河岸上,以秀巧玲珑、圆润丰满的绝色牵引着世人的迷恋。四洞沟离赤水市城区17公里,它以四洞沟瀑布群,附近的天生桥、渡仙桥,清代孝节石坊为主,包括两岔
红石野谷(杨家岩)景区
红石野谷景区(门票:30元)景区位于赤水市西南部大同古镇华平河畔,处于大同古镇、四洞沟景区,宝源梯田风光的中心地带,离市区约16公里,景区核心面积约5平方公里,景区保持着自然原始、古朴状态,
大同古镇
昔日的水陆码头,热闹之肆,依山傍水。古街历史韵味犹在,可以遐想当初的繁华。石板路两旁的商铺和民居还基本保留着清代至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不少民居临街以编竹席、制作竹椅卫生。性质所属:历史人文门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仁怀县(厅)河西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赤水县第三区。
1953年后,为大同区、大同公社。
1991年,置大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