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巴隆”系蒙古语,意为“右”之意,因清代蒙古和硕特部右翼在此驻牧而得名。
巴隆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109千米。人口0.4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4%。面积5705平方千米。辖乌拉斯台、诺木洪、哈图、夏图、伊克高、布洛格、托托、科目、科尔、河西、清泉、三合、雅哈图、新隆14个村(牧)委会。1956年建巴隆乡,1958年与宗加乡合并成立巴隆公社,1962年分设巴隆公社,1984年改为巴隆乡。
塔温搭里哈遗址
塔温搭里哈遗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西南约10公里的塔温搭里哈(蒙语地名,即五个山头的意思),由于该地区降雨量极少甚至多年不遇,遗存保存相当完整,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由四个大山包和三个
塔温他里哈遗址
塔温他里哈遗址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在青藏公路546公里里程碑北。塔温他里哈蒙古语为五个山包之意,小山包之间为一广场,山包上及广场地面皆散布有陶片、杂骨、石器、毛织物,但广
历史沿革:
清朝至民国时期,巴隆是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右翼盟西右后旗的驻牧地,俗称巴隆扎萨克旗。
1956年,建立巴隆乡。
1959年,与宗加乡合并称巴颜公社。
1962年7月,从巴颜公社析出,成立巴隆公社;同年11月,又改称巴隆乡。
1968年,巴隆乡改称巴隆公社。
1984年,恢复巴隆乡,辖科日、托托、布洛格、伊克高里、夏图、哈图、乌拉斯台7个村(牧)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