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县介绍

乌兰县地名由来:1958年由都兰县析置茶卡工作委员会,次年改现名,乌兰系蒙古语红色之意,因境内乌兰布拉格(红水泉)得名;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象征革命政权。

2021年9月,乌兰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乌兰县人口数量为3.15万人,位列海西州各县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青海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0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815位。

2021年1月,国家民委命名乌兰县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12月,乌兰县上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6名。

2020年7月,乌兰县被确定为青海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8年11月,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公布,乌兰县入围

2018年2月,乌兰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10784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9万人。以汉族人口居多,蒙古族为主体,还有藏、回、土等20多个少数民族。

县人民政府驻希里沟镇,距州府驻地110千米。邮编:817100。代码:632821。区号:0977。拼音:WulanXian。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四周高山矗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势低平,盐湖和沙漠广布。境内有希赛盆地、茶卡盆地、卜浪沟盆地等。都兰河自东北向西南、赛什克河自北向南流入境内。年均气温3.8℃。年隆水量159.3毫米。

乌兰县辖4个镇:希里沟镇。茶卡镇。柯柯镇。铜普镇。境内有:青海省海西州莫河畜牧场。

气候条件

乌兰县深居大陆腹地,气候条件较好,属大陆性气候,夏秋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县内天然原始森林遍布多处。经过多年建设,县内交通比较发达,青新公路、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穿越境内,已成为县内主要交通运输干线。目前,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000门,数字微波、兰西拉光缆均通过县内,已开通126无线寻呼和139数字移动通信,形成了立体邮电通信网络;县内各乡、镇都已通电话、通邮路、通公路。龙羊峡—乌兰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基本建成,使乌兰在开发中独具电力优势。

自然资源

县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方面的耕地、草场、森林、灌木;野生动、植物;药用植物;地表、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风能、太阳能资源,都是乌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有可耕地7.64万亩,绝大部分为水浇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豌豆、青稞、洋芋和多种蔬菜。1997年,在农民承包的责任田上设置的大面积高产示范田,春小麦平均亩产达851.29公斤。乌兰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711.8万亩,生长着190余种野生植物,主要畜种有绵羊、山羊、牦牛和骆驼等。乌兰半细毛和山羊绒是加工各类皮毛制品的优质原料?

经济发展

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2958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6053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4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12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83万元。2005年,完成地区财政总收入4893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1467万元;全县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2024元。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群众就医就学条件明显改善。

历史沿革

从公元1725年,先后为蒙古族左翼和硕特部西前旗、西后旗和北左末旗的驻牧地。民国六年(1917年)属海西地区都兰理事公署,1949年隶都兰县人民政府,1958年由都兰县析置茶卡工委,辖今乌兰县境域,1959年改为乌兰县。

2000年,乌兰县辖3镇、3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01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希里沟镇12454茶卡镇2451柯柯镇7893巴音乡2566铜普乡4264赛什克乡6387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1号文)批复:撤销巴音乡,并入茶卡镇。

2001年底,乌兰县辖3个镇、2个乡,33个村(牧)委会。

希里沟镇:驻西庄村,辖西庄、北庄、河东、东庄

柯柯镇:驻柯 柯,辖中村、东村、西村

茶卡镇:驻茶 卡,辖茶卡、塔拉、巴音、那仁、乌兰哈达、扎布寺、巴音河滩、夏艾里沟

赛什克乡:驻赛什克,辖怀灿吉、卜浪沟、纳木哈、南柯柯、赛什克、北柯柯、东沙沟、西沙沟、南沙沟、托海、洛顺、园山

铜普乡:驻中尕巴,辖都兰河、察汗诺、河北河南、察汗河、上尕巴

2005年,乌兰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1、撤销赛什克乡,并入柯柯镇。2、撤销铜普乡,设立铜普镇,镇政府驻地和镇区行政区划范围不变,实行镇管村体制。

乡镇简介

(以下摘自“青海省民政厅网站”,估计为2000年之前或更早的资料。本站对个别之处做了更新)

希里沟镇 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面积76平方千米。辖东庄、西庄、北庄、河东4个村委会。1950年属都兰县第一区(即希里沟区),1953年设希里沟乡,1958年归茶卡工委,1959年改为希里沟公社,1963年改为希里沟乡,1969年改为希里沟公社,1984年改为希里沟镇。

茶卡镇 位于县境东端,距县府驻地74千米。人口0.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面积10平方千米。辖区内无村(牧)居委会,驻有茶卡盐厂等企事业单位。1958年设县级茶卡工委,隶海西州,1959年隶属茶卡公社,1963年恢复茶卡区,1972年撤销茶卡区公所归茶卡公社,1985年设立茶卡镇。

柯柯镇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9千米。人口0.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回等少数民族。居民大多数是柯柯铁路段和盐厂职工和家属。总面积125平方千米。辖东村、西村、中村3个村委会。原为柯柯盐厂,随盐湖开发居民不断增多,于1984年设柯柯镇。

赛什克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0千米。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回、土等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占38.2%。面积0.8万平方千米。辖赛什克、南柯柯、北柯、卜浪沟、怀灿吉、东沙沟、西沙沟、南沙沟、纳木哈、托海10个村(牧)委会。1956年建赛什克乡,1959年改为赛什克公社,1963年改设赛什克乡,1969年改赛什克公社,1984年改为赛什克乡。

巴音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72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5%,还有汉、回、土、撒拉、樟等民族。面积0.2万平方千米。辖塔垃、巴里河滩、乌兰哈达、扎布寺、那仁、夏艾里格、茶卡、巴音8个村(牧)委会。1956年设茶卡乡,1959年改为茶卡公社,1984年改为巴音乡。

铜普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土等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42%。面积0.3万平千米。辖都兰河、察汉诺、上尕巴、察汉河、河北、河南6个村(牧)委会。1956年建铜普乡,1959年改为铜普公社,1984年改为铜普乡

乌兰县周边行政区地图

海西州乡镇街道地图

海西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