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县夏日哈镇河南村位于位于都兰县东北部,109国道穿村而过,为夏日哈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8㎞。行政村面积约8k㎡,是一个农牧结合村,2008年全村总户数303户,总人口1196人,有汉、藏、蒙古族、土族四个民族,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008年底全村土地承包面积3822.7亩,总播种面积2852.9亩。牧业区绵羊山羊存栏11795头只,其中存栏绵羊5985头只,山羊5774头只,适龄母羊6703头只,出栏4282头只。全村现有两用畜棚23栋,防灾畜棚5栋,主要养殖生猪和育肥牛羊。2008年全村经济总产值为281.5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35.82元。
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河南村有便利的交通条件,109国道穿村而过,有利于农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便于发展路边经济。
2、资源优势:全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申报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林木方面经过2002-2004年退耕还林项目工程的实施,河南村在原有“三北”防护林网的基础上形成了400多亩的集中林区,对于改善水土保持状况、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以铁、铜、铅锌矿为主。
3、河南村村庄建设比较整齐,村民参与村容整治的积极性较高,有利于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4、农牧结合优势:由于河南村大部分村民经营牧业和农业生产,有丰富的家庭养殖和种植的经验。加上农牧业生产优势互补、风险小等特点,对发展牧繁农育,自繁自育的规模化农区养殖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方面:
(1)、农业生产产业化结构尚未形成。村内无支柱和优势产业,村民科技知识掌握不够,产业化意思不强,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牧产品主要还是以自产自销为主。种养殖业收入销售渠道单一。
(2)、畜牧业生产粗放。村牧业生产主要以山羊和绵羊为主,采用传统放养方式,品种杂而且退化严重。大部分牧民缺乏牲畜暖棚、饲草基地、贮草棚等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加上出栏周期过长,加大了养殖成本。现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引进优良种养殖业品种,并加大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
(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农牧区经济队伍,没有组成参与市场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农业科技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牧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普及面不广,影响了新观念、新技术的接收。
(2)、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出务工的农牧民群众由于实用技术掌握较少,大部分务工人员缺少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简单繁重的体力活、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收入较低。
(3)、农民的种植、化肥、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得不到及时更新培训,农作物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早熟品种少。
河南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1、立足村情,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项目引进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以油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化、特色化农业项目建设,利用此次活动,大力推广新品种、加强村民测土配方施肥新、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的培训,引进新型农机具,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引导村民树立品牌意识,将河南村打造成优质精品油菜生产村,形成河南村的“一村一品”。加快发展农区养殖业,扩大饲草料生产面积,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全力打造第二支撑产业。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生产或经营大户牵头,村民自愿参加,组建河南村农产品销售协会,培育发展经纪人队伍和运销服务组织,依托全村资源与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
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发挥109国道的优势,积极发展餐饮、运输、服务业。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3、加快公共事业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引导村民开展村容整治工作,保持道路、庭院整洁,实现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基本消除村庄“脏、乱、差”现象,加大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应用,普及率达到80%以上,逐步建设村级生活污水、雨水排放系统;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做到粪堆、麦垛统一堆放,加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建立健全村医疗卫生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设施,使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切实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河南村附近有诺木洪文化遗址、塔温搭里哈遗址、塔里他里哈遗址、都兰阿拉克湖国家湿地公园、都兰国际狩猎场、虾聚峰等旅游景点,有柴达木枸杞、宗加枸杞、都兰枸杞、雪莲花、柴达木黄牛、紫达木马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