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元末明初,薛郭徐杨等姓氏由铜山县迁此赵王河西岸码头建村,曾名洪州口,明永乐年间有一大红色船泊此,更名为红船口,后称今名红船,镇政府驻地村,因此而得名。
2022年1月,红船镇被确定为第二批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红船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一、基本情况:红船镇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辖区共有25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全镇无集体经济空壳村;红船镇地处鲁西南平原,居鄄城东部、鄄郓交界处,s338省道横穿东西,旅游路纵穿南北,其它乡村柏油路纵贯穿插,道路四通八达;辖区内常驻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55078亩;据《孙氏族谱》记载红船镇历史可上溯至战国时期,元末薛、郭、徐、杨等姓来此建村,因位于瓠河(清代改名赵王河)两岸码头,故取名洪川口。明永乐年间,红色官船常停泊此地,故更名为红船口。清光绪年间,赵王河被大水淤平,又改称红船。1927年改为红船区,1940年3月为鄄城县三区,1957年成立红船乡,1978年建红船公社,1983年12月改为红船镇。目前,现存孙膑家祠、孙膑传影、孙氏族谱、孙氏家祠序、孙膑墓址残碑、孙膑书画院遗址等众多历史古迹,新建孙膑纪念堂,立有-、张爱萍、杨德志等数百名将军的题辞碑。
二、经济发展:经济指标大幅度提升。我镇共有工业企业4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业5家,规模以上建筑业1家,2021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3亿元,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鄄城县林乔木业有限公司,鄄城县良元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新增规模以上批发业1家:菏泽市神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新增50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个:菏泽三聚化学有限公司高分子环保新材料项目,万华生态新家装(菏泽)项目。
三、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红船镇建档立卡贫困户889户1545人全部稳定脱贫,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全面保障。2016年以来,共建成扶贫项目27个,投入各项资金3386.91万元,实现累计收益356.51万元,覆盖全镇25个行政村,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5800人次。
全力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通过实施土地规模连片转,增加了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依托丝路东方田园综合体项目,流转土地1700余亩,建设了育肥、育种现代化猪场三个;依托红船镇中心社区建设,规划对25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截止到目前我镇共土地流转面积为28982.103亩。
四、人居环境:聚焦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清洁。针对农村环境“脏”问题,镇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村创建活动,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各村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另外,全镇53个村公共厕所全覆盖,现已新建公共厕所10座,同时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全镇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5353余户。针对农村环境“乱”问题,着力提升全镇基础设施水平,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彻底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乱”问题,我镇通过了2个“六星级”村庄和4个“五星级”村庄,在全县名列前茅。针对农村环境“差”问题,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红船镇坚持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工程,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红船样板”。孙老家社区现已全部建设完成,所有楼栋均已达到入住条件,部分群众已实现搬迁入住;红船镇中心社区目前已建成楼房60余栋,1500余户拆迁群众已全部选房完毕,516户群众已搬入新房。领取装修钥匙的群众无论是从社区内部环境还是楼房内部户型设计都赞不绝口,群众满意度极高。
六、农业生产: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培训,共培训350余人,发放培训材料700余份;清理沟渠、河道10余千米,出土方13万方,全镇机井数达412眼,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土地整治目标;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万亩高产创建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深松深耕、免耕栽培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推广和引进玉米新品种4个,发动各村积极购买小麦种子,共购买7911袋麦种,花费593325元;加强对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全镇养殖户全部进行了治污改造,对禁养区养殖大棚拆除;加强饮水安全治理,全镇行政村已改自来水25个行政村。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大冯庄、郭庄等周边村庄种植朱砂红李子。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栽培毛木耳1.08亿袋,销售干品9000多吨,年总产值过亿元,近1300户依靠毛木耳种植技术实现脱贫致富,间接带动70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协助31户种粮大户,鲁担惠农贷825万,用于农业经营生产。
七、党的建设:注重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认真学习并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召开镇村党建专题会议10次;召开镇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11次,参加党员活动日11次;给镇村党员上党课4次;履行主体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主动带领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守住鄄城东大门;落实党政班子“一岗双责”,制定领导干部联系支部制度,推动提升基层党支部工作开展规范化、常态化;落实重点任务,做好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基层党建“红色品牌”创建工作,全年打造市级“头雁工程”示范点5处、企业“红色堡垒”示范点1处;扎实做好党建四项重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带头研究“一肩挑”工作方案,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届中调整4人;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村集体收入,2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注册完成率100%。三是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改提升工作,冀庄、马庙、张堌堆已全部按照市级“头雁工程”示范点要求打造到位,等待验收。四是村级党组织规范运行,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实现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五是认真组织党员开展“灯塔党建在线”网上学习,人均学时达到305学时,位居全县第四位;E支部三务公开上传数量位居全县前列。亲自把关党员发展,全年共发展党员26人,增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培养。
八、民生事业:镇民政对五保人员前三季度分散供养共304人,集中供养11人;低保人员542人;享受残疾护理补贴327人,生活补贴225人;享受优抚待遇共390人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3268余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330人,今年共发放奖励扶助528人,发放534480元,独生子女费136户,发放148000元,减免新农合3070人,767500元,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助学9人,45000元。
九、综治维稳: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依托,完善网格化管理,增强心理咨询师和矛盾调解工作者力量,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生活困难群体、留守儿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访人员等重点群体的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围绕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矛盾、经济纷争、薪资问题等重点领域,开展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化解率达96%,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信访事项办理的群众满意率达98%,达到“事心双解”、“案结事了”的目标。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善好雪亮工程平台运用。通过压实责任,做好经费保障,全镇293个的雪亮工程摄像头正常监控在线率长期保持95%以上,有效满足群众的安全保障需求;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开展机关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法律专题学习8次,全镇“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针对广大村民特别是年轻务工群体重点开展《民法典》《土地法》《环保法》等事关民生的法律法规宣传达110余场次,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稳步提升。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据《全国孙氏族谱及孙膑故里论证会》鉴定分析考证,孙膑故里即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
孙老家祠堂
孙氏祠堂坐落于鄄城县孙老家村内,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占地10余亩,正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于明崇祯年间遭兵火而毁。清道光年间重建家祠,祠堂3间,坐北朝南,占地70平方米,砖木结
历史沿革:
明清为濮州三十四集镇之一,清末为濮州南红船里、北红船里。
1927年为濮县红船区。
1949年8月为鄄城县三区。
1957年设红船乡。
1958年至1979年划归引马人民公社,1979年1月,建红船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