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据史志及口碑资料,看庄名称的由来虽然有几种说法,但较为可信者是早年在周看村西北角建有一座玉皇庙,当地百姓俗称大庙。自唐代至明朝中期,先后有褚、周、王、孙、倪、高、苗、唐等八姓迁至大庙周围居住,各姓人家轮流看护此庙,看庄即因看庙之庄而得名。
2017年6月,看庄镇被确定为第四批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2年11月,农业部认定看庄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七贤宝土豆)。
看庄镇地处邹城市南部,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7个管区、39个行政村,人口3.8万,耕地面积5.4万亩,为省政府命名首批“省级中心镇”,济宁市特色农业镇。
该镇交通便利,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从全镇南北穿过,投资兴建的两华里的铁路专用线与京沪铁路并轨运行;物产丰富,为远近闻名的“土豆、黄姜蔬菜之乡”;矿产资源丰富,现探明优质石灰石40亿吨,红土80亿吨,黄沙1000万吨,花岗石30亿吨,石灰石18万吨(碳酸钙含量大于90%);地下水资源丰富,可开采量年平均600万立方;全长6.6公里的付楼河,集水土保持、生物园林、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年蓄水300万立方米。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镇重点实施了蔬菜、林果、畜禽三大富民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优质土豆、大葱、大樱桃、优质蛋鸡为主导,以毛芋头、黄姜、韭菜、优质肉牛、波尔山羊为补充的农产品格局。全镇土豆、黄姜、大葱等蔬菜复种面积达到3.5万亩,全年蔬菜总产8.5万吨,总收入达6000万元,人均蔬菜纯收入过1500元。同时抓好邹城市大樱桃研究所建设,创产值800余万元。该镇还建立完善了“无公害农产品速测室”和“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成为邹城市重点扶持的4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之一,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质量认证,被邹城市评为“产业结构调整先进镇”,被济宁市命名为“特色农业镇”。
生态农业开发初见成效。坚持“生态立镇”,高标准完成淮太流域2300亩70万株的生态防护林建设,发展了千亩核桃园,全年新植速生杨、大樱桃等各类树木100万株,全镇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0.6%提高到12%。按照防汛、灌溉、固沙、护桥、吃水、养殖、行路、观光“八位一体”的设计标准,抓好付楼河生态经济带开发和建成河段的管护。全镇共新打机井58眼,大口井7眼,兴修水利设施13处,整地改土300余亩。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制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企业奖励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成立了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帮办”。先后引进外资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32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中心镇产业聚集区、民营经济园、大付楼民营经济园,着手规划了夏看民营经济园,组建了建材服务中心。
黄山宋代罗汉造像
黄山宋代罗汉造像位于看庄镇西黄山西南麓,此处有一水层岩溶洞,俗称“罗汉洞”,是稀有的一穴双孔洞,两个洞孔石壁上共雕刻着18尊罗汉像。据考,其中11尊刻于北宋年间,7尊刻于清代。宋代罗汉像旁有
王看九女筑坟筑坟遗址
王看九女筑坟筑坟遗址位于王看村东、白石村北,形成年代不详。当地群众中至今流传有两种传说:一说为坟中葬有同胞姐妹九人;一说为同胞姐妹九人,无亲兄弟,其父母去世后埋葬于此,为表孝心,九兄妹用衣襟
王看九女筑坟
王看九女筑坟位于邹城市看庄镇王看村,年代为古墓葬,类别为古墓葬。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0年11月,全县各区由地名称谓改为序号称谓仍为第3区,1955年11月又改序号称谓为地名称谓为看庄区,1958年9月成立看庄人民公社,1983年进行农村体制改革,全县共设18个区,下辖80个乡(镇)时组建看庄区,1987年1月撤销区的建置组建乡镇时为县辖看庄乡,1990年1月改为看庄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