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宁波市民政局确认联合村为第四批宁波市完善型农村社区。
联合村
位于半山区的五乡镇联合村是由横省村和雅庄村合并而成。全村辖区面积2.9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2000余人,845户。耕地面积1207亩。联合村境内公路、河流纵横交叉,交通十分便利,329国道、萧甬铁路,南临同三高速公路,可直达北仑港。329国道把联合村一分为二:即横省村和雅庄村。横省村历史上是史家、蔡家、朱家三姓聚居之地。后来随着历史变迁,村民有外徙,也有迁入,久而久之,村里的姓氏也就很多了,现在横省村则被人们戏称为“百家姓”村。据传,雅庄最早居住的是姓夏为主。
在横省村,有一座被专家认定为“填补中国石牌坊史上一大空白,把中国仿木古石牌历史又推前了百余年”的宋代仿木石牌坊,只见这座石制单檐顶仅存三分之一,其他构件则倒在草丛中,斗拱和其他构造还很完整,且有门枢遗迹。据说,此地是鄞县史氏望族中史师禾的墓葬。史师禾是南宋丞相史浩的叔父,石牌坊建于南宋初期的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至今已有850年历史。由于其后裔迁居象山,所有随着岁月的变迁,墓葬及石牌坊逐渐稀为人知,被冷落在山林中。石牌坊还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村内一位79岁的史姓老人介绍,与邻村雅庄村交界处的山上曾有一座寺院,叫寿国寺,以史浩侄子史弥忠为主线的家庭墓葬群就集中在寿国寺周围,史弥忠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中进士,后驻守南安吉州,他的弟弟史弥远则是当时的丞相。史弥忠有两个儿子,叫史嵩之、史岩之,后来史嵩之也荣登丞相之位。史弥忠在淳(空格)四年(公元1244年)死后就葬于此,据说后来在他的墓葬周围有72个坟墓,而如今我们见到的也只剩下史弥忠那座坟墓,坟前的4个石人和2只石马已残缺不全,但我们还能从老人们的言谈中及仅存的那些石人石马中想像出史氏望族当时的辉煌。
其实,横省村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唐代,因为听说在该村屋后山的山坡上有一个建于唐代的屋后山窑址。当时窑址约70平方米,以盛产大型平底内凹敞口瓷碗为主,兼产壁底小碗。窑具有圆鼓形垫座及垫圆。而另一个窑址则在河头以烧碗主,另产粉盒、壶罐等。从现在看到的刻有水草、荷花等图案的仅有的一些窑器来看,当时的烧窑工艺并不见差。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这里虽然偶然还能在泥土里挖掘出几只残破的古碗,但整个窑址已遭破坏。同依然可辨的两个传说中的窑址一样,村落远处的省坳亭和一棵几人合围粗的古树也是刻画横省村历史的佐证。史岩之之孙史纪柏、史综伯、史晋伯三房分别迁至宝幢下庄。史纪柏在那里建造了美观而清雅的庄园一座,遂称“雅庄”。
联合村分布较为分散。山有南面北面,村有前有后,故而山坳里的两个自然村也就称为横坳和省坳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里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联合村有山林面积3200多亩,靠山吃山,可谓是该村搞活经济的捷径。正是由于蕴藏着天生之材,村人便依靠政府的支持与宽松的政策,打通山路,开山劈石,大兴石材产业。多年的艰苦创业使采石场发展了,公墓地的规模也日渐扩大,村级经济拾级而上,2005年,全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47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8748元。
水竹湾庙,座落于金家自然村的西北角,庙基一亩。原来建筑有头门、大殿、后大殿和两边厢房,大殿、后大殿前后各有五间。在公社化期间,此庙作为生产大队畜牧场。因无人修继后倒塌。1994年,该村几位老太募捐人民币七八万元,在原来基础上新建水竹湾庙大殿一座,小层两间。初一、月半常有善男信女前来念佛。
古老的山村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村民们并未因已取得的成绩而产生“小富即安”的心态。他们富而思进,在小康道路上阔步前进。现在,横省村的村容村貌已有显著改善,铺起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通上了自来水,2005年下半年,该村举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内设图书室、棋牌室、运动室。2006年上半年,329国道的拓宽改造,更加方便了村民出行。
联合村附近有宁波博物馆、东钱湖、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宁波海洋世界、天宫庄园、马山休闲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鄞州蔺草、朱金木雕、邱隘雪菜、樟村浙贝、大雷黄泥拱笋、鄞州雪菜等特产,有宁波走书、瘄科中医、宁波竹刻技艺、宁波高跷、长面制作技艺、草席编织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