硋窑村介绍

1949年至1951年设土改队,1952年成立硋窑乡,辖红星、溪口、常洋、下楼等村。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现辖硋窑村和岭头、必洋、高山、岔头等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303户,1316人,大学文化21人。耕地1113亩,林地8600亩。村民以从事农业和在外经商务工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板粟为主。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约为260万元。各种生产资料及日用品商店7间,年销售额约10万元。在外经商务工有760人,创办企业42家,产值约670多万元。有村委楼1幢、小学教学楼1幢、医疗站1所。

硋窑村为村委会驻地。原名中村,宋代时瓷器产业比较发达,据说当时有100多座生产瓷器的窑,后改名为“硋窑”。位于泗桥乡东部8公里的仙风山东北脚下,海拔860米。全村230户,930人,大学文化18人。居民以连、林姓为主,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由福安秦溪洋迁至。村落集中,呈凤凰状,共有房屋110余幢(新建的水泥房36幢)。耕地760亩,林地5300亩。村民以从事农业和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农业以种植茶叶、水稻、板粟为主。外出务工经商有496人,创办企业24家,年产值340多万元。行政村村委楼、小学教学楼、医疗站设在该村。有水泥路4条,路灯36盏。有兴建于1991年的水尾凤凰桥,始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0年)的林公宫(2007年重修),民国年间兴建的大厅、齐天大圣宫等古建筑。村域内有千亩森林——凤凰山。有古柳杉3株,树围在3.6米至3.8米,千年古锥栗树5棵,树围均在2米以上。通水、电、电话、自来水、水泥路。历史名人——连作鹏,民国年间任南平府巡官。高岭土储量丰富。1982年,在硋窑村东侧发现宋瓷窑遗址,窑址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挖掘出的文物有青瓷、影青釉和白瓷,底足多露胎,装饰有划印花等。采集有青瓷盅、影青执壶、瓶、小碟、花口碗及高足杯等。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岭头村因处仙凤山东北部的山岭而得名。位于硋窑村东部2公里处。全村80户,386人,大学文化2人,以潘、叶、金姓为主。潘氏家族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由浙江泰顺迁入;少数民族金姓有80多人,从寿宁县南阳迁入。村落依山而建,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房屋23幢,其中新建水泥房8幢。耕地230亩,林地230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甘薯、茶叶、毛竹、板粟为主。除从事农业外,部分村民还外出经商务工,在外创办企业3家,年产值260万元。村中有潘氏宗祠、奶娘宫各1座。名木古树有古柳杉3株,红豆杉9株。通水、电话、电视、水泥路。

高山村村居高山顶上而得名。位于硋窑村东北部4公里处。原10幢房,23户,112人。1984年迁浦源镇端源村。村废。

溪边村村居溪边而得名。位于硋窑村东部1公里处。原4幢房,20多人。1952年迁硋窑村。村废。

必洋村因村对面有一洋水田而得名。原3幢房,5人。1984年迁往浦源镇端源村。村废。

硋窑村附近有九龙漈风景名胜区、鲤鱼溪、陈峭古村、周宁县塔公园、周宁滴水岩、林公忠平王祖殿等旅游景点,有官司绿茶、官司云雾茶、周宁高山马铃薯、甘薯粉条、泥鳅面、魔芋粉条等特产,有周宁鲤鱼溪护鱼习俗、柘荣剪纸、宁德霍童线狮、寿宁北路戏、四平戏等民俗文化。

硋窑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宁德乡镇街道地图

宁德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