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六顺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为旧六顺县城,故而得名。
六顺乡由翠云乡更名来,又名小芦山,乡政府驻地为原六顺县政府旧址,历史悠久,南宋时属威远睑领罗陀部,元属元江路,明属车里宣慰司勐拉地。清雍正7年(即1729年)属普洱府,雍下13年属思茅厅六顺土司地。民国元年(1912年)为普思行政总局第8分局,民国16年(1927年)改为芦山县,次年(1928年)改为六顺县。1950年全县划分为5个区;1953年,撤消六顺县并入思茅县为翠云区;1957年改乡,1958年与竹林并为普洱县上游公社。1967年恢复翠云区,1969年改为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设乡。六顺乡位于翠云区西南部,东郊南屏镇,西与思茅港镇、龙潭乡毗邻,北接震东乡,距思茅城区50公里,路省级重点工程大中河水库10公里,距国家巨型电站糯扎渡电站30余公里,思澜公路横贯东西,是通往国家级口岸思茅港及糯扎渡电站的必经之地,是思茅跨国旅游线路之一。六顺乡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乡土地面积542.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27亩,经济作物以咖啡、茶叶、水果为主,有茶园7667亩,林果2849亩,咖啡4534亩,葛根、萝芙木200亩。全乡辖官房、高笕槽、那棵落、团结、炮掌山、嘎里、南邦河、竹山河8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902人,其中农业人口11252只,占94.6%,有汉、彝、傣、回、哈尼等十多种民族杂居。六顺乡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较好的生态自然景观及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植被,群山隽秀,层峦叠翠,白云缭绕,素有“小芦山”之称,乡内各村均的许多百年古榕构成多处“独木成林”。风景如画的境内,有七洞八景(七洞:仙人洞、观音洞、彩虹洞、水帘洞、珍珠洞、龙骨洞、团结仙人洞。八景:云海、喀斯特景观、榕树、野生紫荆花、千亩茶园、千亩咖啡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两河风光)可观光旅游,充满神密色彩的溶洞内怪石嶙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洞景描绘出仙人过界、滴水观音的传奇故事。大中河、南邦河分支出条条溪流,与亚热带植被相互交融,思澜公路如玉带般穿山越境,既为自然美间增添生气,也为旅游提供便利。大中河水库的开发建设,也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市最大的人工湖面将是休闲旅游的最佳地点。
历史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六顺土司辖地。
民国元年(1912年),为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八区分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芦山县次年改名六顺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六顺县分为6乡、1镇、48保、383甲。
1950年,划为5区,39行政村。
1953年3月,整糯区划归西双版纳;同年7月1日,撤销六顺县,合并思茅县,为翠云区。
1957年,改翠云乡。
1958年,思茅县并入普洱县,翠云、竹林合并为普洱县上游公社。
1967年,恢复翠云区。
1969年,改翠云公社。
1981年,恢复思茅县,为思茅县翠云公社。
1984年,改翠云区。
1988年,改翠云乡。
2004年,改名六顺乡。
2012年12月,撤销六顺乡,设立六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