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萃镇介绍

地名由来:取驻地鹰嘴岩之谐音得名。

一、历史沿革

据《英萃乡志》记载,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英萃设置了大沿堡,宣统二年,设大沿乡会。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四年(1915年),民国政府改设第十团区。一九三三年六月,中国工农红国,建立了关嘴乡苏维埃,英安县苏维埃设置于此。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政府实施联保制,设广元县第十三区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了镇制,设鹰嘴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鹰嘴乡改称为英萃乡。解放后,一九五O年七月,建立英萃乡人民政府,一九五二年,英萃区公所设置于此,一九九三年一月,机构改革,英萃乡人民政府撤并为英萃镇人民政府。

二、自然地理

英萃镇位于旺苍县北46公里处,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米仓山中部,地跨北纬32°29′,东径106°17′5″,属中山区,全镇总幅员面积151平方公里,东与水磨、大两乡,南与正源乡,西与国华镇、盐河乡,北与鼓城、檬子接壤,是这些乡镇中心地带和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境内最高海拔1990.2米,最低海拔580米,年平均降雨量1088.1毫米,无霜期210天左右,年日照1120小时,年积温4300℃,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5℃,平均气温13℃,立体气候明显。土壤大多为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冷沙黄泥,鱼眼沙黄泥等。东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全长约30公里。

三、基础设施

水利:全镇有各类水利工程68处,蓄引提能力100万立方米,场镇建有日供水能力960立方米的自来水工程。

电力:镇内有4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装机185KW,双(汇)英(萃)10KV输电线路与国网接通,英萃至中山、五岭、响水3条10KV输电线路通往各村,能确保工农业电力需求。

交通:旺苍至鼓城、檬子两乡三级公路穿境而过与英萃至长石村、五岭村、响水村三条村级公路贯通,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和40%的通社公路。

通讯: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兴建了蜀都、移动寻呼网站和移动通讯英萃G站。

四、经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英萃人民在党和政府关怀和指引下,不断总结、开拓、创新,特别是近几年,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农业以畜牧、林果,蚕桑、药材、粮油为主体,工业以酿造、采矿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以中山、五岭为主的黄羊养殖专业村,新房、响水为主的养蚕专业村初具规模。

历史沿革:

明洪武四年(1371)属广元则天乡地,清顺治五年(1648)以后,设置广元县大沿堡。

清嘉庆七年(1802)在境内社宽滩设司厅。

清宣统二年(1910)设大沿乡会。

民国四年(1915)设十团区,1933年川陕苏区时设英安县苏维埃政府。

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联保。

1943年8月改名为英萃乡。

1950年仍设英萃乡。

1952年5月建立第八区公所,后设为英萃区分所,区、乡同治。

1958年10月设英萃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为英萃乡。

1992年与正源乡2村合并置英萃镇,沿用至今。

2020年5月7日将正源乡2村并入。

英萃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广元乡镇街道地图

广元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