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区介绍

地名由来:西晋太康四年(283)建平县更名建阳县,意为城在山之阳,因武夷山之阳为名;另说因在建溪(剑津、延平津)之北而名,据《晋书·张华传》:雷焕在豫章丰域掘地得双剑,一剑赠与张华,雷焕死后,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1994年设市,2015年3月设区。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建阳区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11月,建阳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9月,建阳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建阳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7月,建阳区入选2021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榜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建阳区人口数量为34.08万人,位列南平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福建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585位。

2021年3月,建阳区上榜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推评名单。

建阳别称潭城,辖8镇3乡5街道,194个行政村35个居委会,面积3383平方公里,人口35.7万。建国后曾两次作为地区行署驻地,历时25年。1994年撤县设市,2015年3月撤市设区。主要区情:

历史文化悠久。公元205年置县,是福建省最早设置的五县之一,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是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朱熹的故里,“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和程门立雪主人公游酢的家乡。建阳是“中国建窑建盏之都”,建窑建盏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阳为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享有“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美誉。

北区位中心。南平市行政中心正式搬迁至建阳,建阳已成为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能容纳60万人口的闽北新兴中心城市。建阳地处闽北区位中心,与南平市十个县(市、区)中除延平区外的8个县(市)接壤。

交通方便快捷。距武夷山机场约40公里。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京福高铁、横南铁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温武吉快铁在此交汇,拟迁建武夷山新机场选址在建阳,成为闽浙赣三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

生态环境优良。建阳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全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森林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8.6%,为全国南方重点林区。桔柚、葡萄、茶叶、食用菌等特色现代农业名扬省内外,是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全国商品粮基地、中国锥栗之乡,“建阳桔柚”“建阳白茶”“小湖杨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红色资源丰富。建阳是福建重要的老区县、中央苏区县和“红旗不倒”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建阳革命根据地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隶属于中共闽浙赣(赣东北)省委、闽赣省委、福建省委、闽浙赣区党委领导。抗战时期建阳书坊乡太阳山曾为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现建有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等一批红色旅游点。

历史沿革:

建阳是福建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

公元前116-111年间,闽越王无诸裔孙余善在大潭山之南筑大潭城以拒汉(武帝)。

汉建安十年(205年),始置建平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属扬州建安郡。

晋太康三年(282年),改建平县为建阳县,取义建城于山之阳。

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因建阳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为嘉禾县,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复名为建阳县。

此后曾分属建州、建宁府等。

1949年,建阳解放,成立建阳县人民政府。

1950年专署迁建阳,建阳县属建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6年专署迁移南平,建阳属南平专署。

1968年设南平地区革命委员会(地区革命委员会简称地区),建阳县属南平地区。

1971年南平地区迁回建阳改为建阳地区,建阳县属建阳地区。

1989年建阳地区行政公署又迁移南平,建阳县属南平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阳撤县设市(县级)。

1995年1月南平地区改为地级南平市,建阳属南平市。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辖区不变),2015年3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

建阳区周边行政区地图

南平乡镇街道地图

南平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