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瓦渡乡因地势低洼,东有澜沧江,明清时曾在此设渡口,得名“洼渡”,后演变为瓦渡。
保山市辖乡。保山市主要牧区。1958年为瓦渡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市区东,距市区36公里。面积227.3平方公里,人口2.3万,有彝、白、苗等6种少数民族。辖瓦渡、垭口、安和、浪坝、平林子、三坪、荒田、打平、土官、平场子10个行政村。主产水稻、包谷等。水草丰富,牧业历史悠久,以猪着。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0.4%。有党参、天麻等珍贵药材和麂子、獐子、兰花、杜鹃等珍稀动植物。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为东里。
清代时期,为保山县三铺地伙头地。
民国十年(1921年),为十一区沧南乡。
民国末期,属八区沧莲乡。
1950年,属八区,为瓦渡等行政村。
1952年,为瓦渡乡。
1958年,设瓦渡公社。
1962年,分为瓦渡等6公社。
1971年,合并为瓦渡公社。
1988年,撤区为瓦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