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里镇介绍

地名由来:兰里镇原名“烂泥”,后弃“烂泥”而用兰里。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兰里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兰里镇是一代名臣满朝荐的故里。她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14公里,东连吕家坪镇、黄双乡,南接和平溪乡,西靠绿溪口乡、栗坪乡,北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接壤,辖21个村,1个居委会,157个村民小组,5825户,25988人,人口以苗族为主,全镇总面积87平方公里,是麻阳苗族自治县人口最多的建制镇,也是麻阳苗族自治县下山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元代,兰里辟为集市,明初建寅宾公馆。清道光十七年(1837)八月十三日,林则徐巡察过此,留下了“一山好水留客住”的诗句。同治十二年,兰里属一都里地,民国时期为乡驻地。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兰里本名“烂泥”,后弃“烂泥”而用兰里至今。

解放后,兰里属麻阳第五区,1956年撤区并乡,以原兰里区(第五区)的棠梨、新营、所住、岩寨4个乡加上下岔(花园),合为兰里乡。1958年10月,和平溪乡纳入兰里,成立兰里人民公社,12月,又将吕家坪辖区纳入兰里。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区划规模,将吕家坪、和平溪另设公社。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恢复乡制,称兰里乡,12月改为兰里镇。1988年10月麻阳苗族自治县成立,兰里镇随之改称为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

兰里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沿锦江河两岸为狭长平原地,其余以丘陵山地为主,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海拨最高处为雄山,高789米。发源于贵州梵净山的锦江河贯穿兰里全境,通航上可达高村、铜仁,下可达辰溪、沅陵,直至湘江、长江。308省道沿锦江河而行,途径兰里6个村(居)和镇政府属地,往上可通麻阳县城、凤凰古城、怀化市,与209国道通连通,往下可通辰溪县沅陵县等,并与全镇村级公路连成网络,把22个村(居)连成一片。22个村(居)开通程控电话,有移动、联通两座无线移动电话发射中转站和移动、联通两家缴费服务业务处,通邮通电可达全国各地和国外。

全镇有耕地949.9公顷,水田11183亩,旱地3650亩,森林3288.7公顷,覆盖率达41.4%。镇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100毫米以上,是麻阳主要产粮区之一。农业支柱产业有水稻、蔬菜、柑桔、桃、西瓜、李、梨、板栗、甘蔗、木材、药材等,物产丰富,尤以盛产大金宝桃、金秋梨、奈李、布郎李、无籽西瓜而称著,有“水果之乡”的美名。大金宝桃、金秋梨,优质板栗、奈李、布郎李、柑桔、反季大棚蔬菜等是麻等是麻阳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中大金宝桃、金秋梨、奈李、布郎李、柑桔等产品远销长沙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兰里镇

由原来的21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合并调整为15个建制村(社区)。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横喇村、苍冲村、瓦一田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苍冲村,调整后的苍冲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总人口2399人,村部设原苍冲村。

2、将道通村、黄岩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黄岩溪村,调整后的黄岩溪村辖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1平方公里,总人口2510人,村部设原黄岩溪村。

3、将兰里村、兰里居委会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兰里社区,调整后的兰里社区辖17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总人口2343人,村部设原兰里村。

4、将贤塘村、海燕村、江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江坪村,调整后的江坪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2656人,村部设原江坪村。

5、将雄山村、岩寨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岩寨村,调整后的岩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2027人,村部设原岩寨村。

满公祠

满氏宗祠,座落于麻阳县兰里镇,距县城14公里。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距今将近400多年历史。清道光年间,乡民为纪念明代名臣满朝荐而复修。因年久失修和大水冲毁,此后又曾经历3次修复。为湖南

历史沿革:

元朝时,为集市。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辰州知府赵健路过该地,吟诗题名龙桥公馆。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属一都里。

民国时期,为兰里乡。

1950年,属麻阳第五区。

1956年,兰里区(第五区)棠梨、新营、所住、岩寨4乡及下岔(花园)合并为兰里乡。

1958年10月,和平溪乡划入兰里区,设兰里公社;同年12月,吕家坪乡划入兰里公社。

1961年,兰里公社分设吕家坪、和平溪2公社。

1984年,由兰里公社改为兰里乡;同年12月,由兰里乡改为兰里镇。

兰里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怀化乡镇街道地图

怀化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